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:
有户人家有三个人,也是三代人。一天,父亲对儿子说:“你爷爷年老体弱,活在世上毫无用处,不如抛弃于深山算了。”
半夜,父子俩用一箩筐抬着老人到了溪边,正准备往下抛时,儿子说:“爸爸,我们只要把人掷掉就可以了,何必把这箩筐也丢了呢?”
父亲生气地说:“你这小子懂什么?连人都不要了,还要这破箩筐干什么?”
儿子说:“若把这箩筐也掷了,将来我和我的儿子用什么把你抬到这里来呢?”
父亲闻之大为惊愕,尤如当头棒喝,大梦初醒!
于是速速命儿子把老人抬回家中,好好瞻养,再也不敢有不孝之举了。
孝敬长辈既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,也是为自己的晚年留一条退路。
4.缺乏口德。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认知。
孩子的眼里,世界是单纯的,没有勾心斗角,不必戴着面具虚伪地活着。
孩子不懂什么是圆滑善变,父母茶余饭后的谈资,精于世故的小聪明,孩子尽收眼底,你教给孩子的狡猾刁钻,终将毁灭孩子的天真和真诚。
在你贬低其他人的时候,其实你也在影响孩子的口德和人格。
一个嘴巴不好,说话难听的人,永远交不到真心的朋友。
孩子脾气暴躁,言行粗鄙,根源往往在父母。
所以,为了孩子,何不知人不言尽,留些口德;责人不苛尽,留些肚量?
5.过度溺爱孩子。 处处为孩子着想,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。殊不知,这种行为正一步步将孩子推向了悬崖边缘。
你对孩子无条件的宠爱,久而久之就成了理所当然,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表面上是一种满足和富养,实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空洞与贫瘠。
极端一点的孩子,会变得自私自利、骄纵跋扈、唯我独尊、不尊重他人,甚至成为“妈宝男”、“啃老族”。
这些在年幼时被惯出来的毛病,往往会让孩子在以后吃到苦果。
你宠溺孩子,这个世界不会宠溺他,你不管教孩子,总会人替你好好管教。
成为孩子的“仆人”之前,先看看自己是否能捧着他一辈子,舍不得让他吃眼前的苦,以后的人生只会更苦!
过度溺爱孩子,总有一天会为孩子“包扎伤口”。
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“白眼狼”,就要懂得适时放手,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保持人格独立,毕竟有些苦难还需孩子亲自去品尝。
记住只有让孩子学会感恩,懂得担当,勇敢地抗击生活的风风雨雨,未来他才能飞得更高、走得更远,更加坦荡、也更加从容。